预制管桩的结算通常按照有效桩长进行计价。以下是具体的解释和依据:
1. 有效桩长的定义与计算:
有效桩长指的是桩实际打入土壤中的深度,它可能与设计桩长存在差异,特别是当地质条件复杂时。

有效桩长的计算通常基于打桩记录,即桩入土总深度减去(地面标高-设计桩顶标高)。
2. 结算依据:
根据常规的合同条款和工程造价实践,预制管桩的结算通常按照有效桩长进行。
招标文件或合同条款中可能会明确结算方式,如果写明“按实结算”,则通常意味着按照有效桩长进行结算。
3. 特殊情况的处理:
如果实际施工地质情况与设计图纸存在较大出入,导致承包人产生额外的费用,如采购量差、截桩、破碎及外运等,承包人可以根据合同相关条款向发包人提出费用补偿。
高出桩顶设计标高以上的部分,在结算时通常不能扣除,因为这部分可能需要二次破桩头。
预制管桩的结算主要依据有效桩长进行计价,同时考虑到合同条款、招标文件以及实际施工过程中的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