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生料并不是通过传统意义上的“燃烧”过程来转化的,而是经过一系列高温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最终形成熟料。以下是水泥生料转化为熟料的主要过程:
1. 干燥与脱水:
干燥:生料入窑后,当温度升高到100~150℃时,生料中的自由水全部被排除。
脱水:温度进一步升高到450℃时,粘土中的主要组成高岭土发生脱水反应,脱去其中的化学结合水。

2. 碳酸盐分解:
当物料温度升高到600℃时,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和原料中夹杂的碳酸镁开始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镁和二氧化碳气体。
3. 固相反应:
从原料分解开始,物料中出现了性质活泼的游离氧化钙,它与生料中的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进行固相反应,形成熟料矿物的前体。
4. 熟料烧结:
当温度升高到近1300℃时,大量溶剂开始变成液相,硅酸三钙等熟料矿物开始大量形成。这个过程称为烧结反应,通常在1300~145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5. 熟料冷却:
熟料烧成后,需要进行冷却。冷却过程中,部分熔剂矿物形成晶体析出,另一部分来不及析晶而呈玻璃态存在。为了防止熟料变成粉末状,在低于500℃温度段时应进行急冷。
水泥生料并不是通过燃烧来转化的,而是经过干燥、脱水、碳酸盐分解、固相反应、熟料烧结和熟料冷却等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最终形成我们所说的水泥熟料。这些过程需要精确的温度控制和时间管理,以确保熟料的质量和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