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生料并不直接进行燃烧,而是经过一系列的高温处理过程最终转变为熟料。以下是水泥生料处理的主要步骤:
1. 干燥与脱水:生料在入窑后,当温度升高到100\\\\~150℃时,会排除其中的自由水。对于湿法生产,此过程尤为重要,因为料浆中含水量较高。而干法生产中的生料含水率则相对较低。

2. 碳酸盐分解: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到600℃左右,生料中的碳酸钙和碳酸镁开始分解,释放出CO2气体,使物料变得疏松多孔,有利于后续的固相反应。
3. 固相反应:在碳酸盐分解后,物料中出现了性质活泼的游离氧化钙。它与生料中的SiO2、Al2O3、Fe2O3等进行固相反应,开始形成熟料矿物。这一过程的反应速度和程度受到温度、生料细度及其均匀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4. 熟料烧结:当温度达到1300\\\\~1450℃时,主要的熟料矿物硅酸三钙在液相中形成。这一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为15\\\\~25分钟,以确保反应完全。
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直接涉及到生料的“燃烧”,而是通过高温处理使生料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最终转变为熟料。随后,熟料会经过冷却、研磨等工序,与石膏混合后制成我们日常所见的水泥。
值得一提的是,在水泥工业中,富氧燃烧技术被用于提高燃烧效率和改善燃料燃烧性能,但这主要是在熟料烧成系统的热工设备(如回转窑和分解炉)中进行的,而不是直接针对生料的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