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后水泥的养护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水泥地面的质量和耐久性。以下是水泥养护的几个关键要点:
1. 养护时间的选择:
对于未掺用减水剂的普通混凝土,起始养护时间应严格控制在浇筑完成后的12小时以内,以促进水泥的充分水化,确保混凝土强度稳步发展。
对于掺用减水剂的现代商品混凝土,由于其早期收缩风险较高,因此应更加关注初凝后的几小时内的养护。
2. 养护方法:

蒸汽法:在地面水泥灌注结束后的4到6小时,采用升温的方式来养护,但需注意控制好速度,每小时的温度必须控制在10摄氏度以内,同时保持周边环境温度不低于5摄氏度。
自然养护法:在养护期间,使用包裹浇水或淋水的方式进行保湿养护。混凝土浇筑后1\\~2天可将模板略微松开,并继续使用洒水的方式养护至拆模日期。
覆盖养护:可以使用塑料薄膜、编织袋、布等覆盖物对地面进行覆盖,尤其是吸水性好的材料,以保持湿润。覆盖时需确保无露出部分,并定期洒水保持覆盖物的湿润。
3. 养护期间的注意事项:
控制温度和湿度:密切关注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以及湿度剧烈变化导致开裂。每天浇水保持适度的湿润环境,为水泥地面提供一个稳定的养护条件。
避免过载和损伤:在水泥地面初期阶段,它非常脆弱,应避免过载和机械损伤,以免对地面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养护时间:一般养护时间在2-3周左右,最重要的是第一周,需要特别仔细。具体养护时间还需根据天气情况调整,如天气干燥可适当减少几天。
4. 季节性养护:
冬季养护:应加强早期的养护,保证混凝土在未达到抗冻临界强度前不受冻。可采用改变配合比、改善混凝土内部结构、加热拌合水、加强保温养护等措施。
夏季养护:由于环境温度高、相对湿度小,应特别注意防止混凝土表面泌水的蒸发过快导致开裂。可采取覆盖、洒水等降温保湿措施。
施工后水泥的养护需要综合考虑养护时间、养护方法、养护期间的注意事项以及季节性养护等因素。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护措施,可以确保水泥地面的质量和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