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在冬季施工中常面临冻结开裂的问题,这不仅影响其结构强度,还可能对建筑物的安全性构成威胁。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混凝土为什么会冻结开裂。
1. 水灰比不当
混凝土的水灰比是指水与水泥的质量比。如果水灰比过大,混凝土中的水分会过多。在低温下,这些多余的水分容易结冰,体积膨胀约9%,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膨胀应力,进而引发开裂。
2. 混凝土质量差
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混凝土或混凝土搅拌不均匀,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下降。这样的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更容易受到冻害,出现开裂现象。
3. 养护不当
混凝土在施工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以保证其质量。如果养护不当,如浇水不足或覆盖不及时,混凝土容易发生干燥或开裂,特别是在冬季低温条件下,这些裂缝更容易扩展。
4. 外部压力
混凝土在承受外部压力时,如车辆的重量或地震的震动,容易发生变形或破裂。这些外部压力在低温下会加剧混凝土的冻害,导致开裂。
5.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例如,在潮湿的环境下,混凝土中的水分容易蒸发,导致其干燥和开裂;在腐蚀性环境下,混凝土容易受到化学物质的侵蚀,降低其强度,增加开裂的风险。
6. 冻胀作用
当气温降至零度以下时,吸水饱和的混凝土会因冰冻而膨胀。这种膨胀应力会使得混凝土产生裂缝。混凝土凝胶孔中的过冷水在微观结构中迁移和重分布也会引起渗透压,进一步加大混凝土中的膨胀力,导致开裂。
7. 初期受冻最为严重
混凝土在初凝时受冻最为严重,因为此时混凝土强度尚未形成,内部水分较多。受冻后,成龄混凝土的强度损失可达30%~50%。
8. 施工工艺不合理
在混凝土结构浇筑、构件制作、起模、运输、堆放、拼装及吊装过程中,若施工工艺不合理或施工质量低劣,容易产生各种裂缝。这些裂缝在低温下会进一步扩展,导致混凝土冻害加剧。
9. 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
由于混凝土质量较差或保护层厚度不足,钢筋可能受到侵蚀而发生锈蚀。锈蚀产物体积膨胀,对周围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导致保护层混凝土开裂、剥离。
10. 地基变形
地基竖向不均匀沉降或水平方向位移会使结构中产生附加应力,超出混凝土结构的抗拉能力,导致结构开裂。这些裂缝在低温下会进一步扩展,加剧混凝土的冻害。
11. 冻融循环破坏
混凝土的冻融循环会产生冻胀开裂和表面剥蚀两方面的破坏作用。水在混凝土毛细孔中结冰造成的冻胀开裂会使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严重下降,危害结构物的安全性。
12. 温度应力
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当外部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时,混凝土将发生变形。若变形遭到约束,则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
13. 水分迁移
混凝土中的水分在冻结过程中会发生迁移,导致冰晶增大,产生结晶压力。这种压力会破坏混凝土结构的均匀性,对已形成的结构产生破坏作用。
14. 干燥破坏
除了水分迁移导致的结冰破坏外,干燥也是混凝土早期冻害的一个重要因素。迁移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干燥收缩,进而引发开裂。
混凝土冻结开裂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水灰比不当、混凝土质量差、养护不当、外部压力、环境因素、冻胀作用、初期受冻、施工工艺不合理、钢筋锈蚀、地基变形、冻融循环破坏、温度应力和水分迁移等。在实际工程中,应针对这些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预防和减少混凝土冻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