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在浇筑和硬化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水泡现象,这不仅影响了混凝土的美观性,还可能对其力学性能产生不利影响。那么,混凝土为何会出现水泡呢?这背后涉及多个复杂因素。
配合比不当
混凝土出现水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配合比不当。当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桥梁结构施工要求的配合比来调制混凝土材料时,水的配比过大,导致混凝土材料中含有大量的水泡气泡,影响桥梁结构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如果砂率过低,石子太多,计量混凝土材料时存在很大误差,也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气泡。
振捣施工不规范
振捣施工是排除混凝土中气泡的重要手段。如果振捣施工顺序错误,或者振捣时间过短,没有将所有的混凝土材料振捣均匀,那么混凝土内部的气泡就无法有效排出,从而形成水泡。振捣力度不够或振捣过度,也可能导致气泡无法排出或使混凝土中的气体逸出,进而产生水泡。
原材料级配不合理

原材料级配不合理也是混凝土出现水泡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粗骨料偏多、大小不当,碎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偏少,实际使用的砂率比实验室提供的砂率偏小,细粒料不足以填充粗粒料空隙,那么混凝土内部就会形成自由空隙。这些自由空隙在搅拌过程中会被自由水填充,进而形成水泡。
水泥和水用量比例不当
水泥和水用量的比例对混凝土的气泡形成也有重要影响。在水泥用量较少的混凝土拌合过程中,由于水化反应耗费的水较少,使得薄膜结合水、自由水相对较多,从而导致水泡形成几率增加。在配制混凝土时,需要严格控制水泥和水的用量比例。
外掺剂和水泥化学成分的影响
某些混凝土外掺剂以及水泥自身的化学成分也可能导致气泡产生。例如,减水剂作为一种常用的外掺剂,虽然能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流动性,但也可能引入大量气泡。水泥在研磨过程中加入的助磨剂也可能产生气泡。在选择外掺剂和水泥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化学成分对混凝土气泡形成的影响。
气泡污染和管道带气
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空气中的尘埃和微小杂质可能进入混凝土中,形成微小气泡,导致混凝土起泡。如果使用水平管道接收混凝土,管道中的气体也可能被带入混凝土中,造成混凝土起泡。
外部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也是混凝土出现水泡的原因之一。例如,建筑施工时雨水进入混凝土中,或者雾气、高温、潮湿等气候条件都可能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导致气泡产生。
脱模剂使用不当
脱模剂的使用也可能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气泡。如果混凝土结构面层的气泡接触到粘稠的脱模剂,就很难随着振捣而上升排出,从而直接导致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气泡。
粉煤灰和外加剂质量不稳定
混凝土中使用的粉煤灰和外加剂质量不稳定也可能导致气泡产生。例如,粉煤灰属于火电厂附属产品,其质量受煤品质影响较大,可能导致与外加剂匹配性欠佳。外加剂的固含量不稳定也可能导致混凝土含气量偏高。
混凝土出现水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配合比不当、振捣施工不规范、原材料级配不合理、水泥和水用量比例不当、外掺剂和水泥化学成分的影响、气泡污染和管道带气、外部环境因素、脱模剂使用不当以及粉煤灰和外加剂质量不稳定等。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