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生产后的污水处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预处理、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以及深度处理。
1. 预处理:
目的:去除废水中的大型杂物和泥砂,为后续处理提供有利条件。
方法:通过格栅除杂、沉砂池等处理单元实现。
2. 物理处理:
目的:去除废水中的悬浮固体和部分有机物。

方法:包括筛滤与沉淀,利用格栅、沉淀池等物理方法去除大颗粒悬浮物;气浮,利用微小气泡将油脂和轻质悬浮物带到水面以便去除;以及蒸发与浓缩,适用于处理高浓度的废水。
3. 化学处理:
目的:调节废水的pH值,去除酸碱性污染物,以及通过混凝与絮凝使细小颗粒聚集便于沉淀或过滤。
方法:加入化学药剂如混凝剂、絮凝剂,以及进行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4. 生物处理:
目的: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同时去除氨氮等有害物质。
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消化等。生产废水进入生物反应器,经过好氧或厌氧生物处理工艺,使水质得到提高。
5. 深度处理:
目的: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确保出水水质达标。
方法:根据出水水质要求,可选择反渗透、超滤、电渗析等处理单元。对于需要回用的废水,可能还需要进行这些深度处理以满足再利用标准。
6. 消毒与排放:
目的:杀灭废水中的病原微生物,确保出水水质安全。
方法:处理后的废水需进行消毒处理,如使用次氯酸钠等消毒剂,然后安全排放至环境水体中。
水泥生产后的污水处理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处理技术和方法,以确保出水水质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