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泥中加入石膏,通常是为了调节水泥的凝结时间并改善其物理性能。加入石膏的过程一般是在水泥熟料的生产阶段进行。

具体来说,首先会确定石膏的**加入量。这个量应使水泥既获得正常的凝结速度,又能获得强度高、安定性好、抗冻性好和湿胀率小等物理性能。为了找到这个**加入量,通常会用同一熟料配以不同百分比的石膏(SO3含量在1%至国标允许的最大含量之间),分别磨到同一细度,然后进行凝结时间、强度等性能试验。根据试验所得数据作出强度-SO3含量的曲线,结合各龄期强度情况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在正常凝结时间内能达到最高强度的石膏加入量作为**石膏加入量。
在实际操作中,石膏会以一定的比例加入到水泥熟料中,并共同磨细,从而制成硅酸盐水泥。这个过程中,石膏与水泥熟料中的铝酸三钙等矿物成分发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钙矾石,这些钙矾石沉淀在水泥颗粒表面,阻碍了铝酸三钙的进一步水化,从而有效地延缓了水泥的凝结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石膏的掺量必须适中。如果石膏掺量不足,水泥可能会发生瞬凝现象;而如果石膏掺量过多,则可能会促使水泥凝结加快,在后期引起水泥石的膨胀而开裂破坏。在加入石膏时,必须严格控制其掺量,以确保水泥的性能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