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密度试验的操作主要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一、准备阶段
1. 准备工具和材料,包括李氏瓶(或密度瓶)、无水煤油(或其他合适的液体介质)、粉状水泥、天平(精度要求高,一般选用万分之一的天平)、量筒、滤纸等。
2. 将李氏瓶洗净并晾干,确保内部干净、干燥。
3. 水泥试样应预先通过0.90mm方孔筛,并在110±5℃温度下干燥1小时,然后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取水泥60g(或根据具体试验要求称取一定量),称准至0.01g。
二、测量阶段

1. 液体排代法(经典方法):
将无水煤油注入李氏瓶中至0到1mL刻度线后(以弯月面下部为准),盖上瓶塞放入恒温水槽内,使刻度部分浸入水中(水温应控制在李氏瓶刻度时的温度),恒温30分钟,记下初始(第一次)读数。
从恒温水槽中取出李氏瓶,用滤纸将李氏瓶细长颈内没有煤油的部分仔细擦干净。
用小匙将水泥样品一点点的装入李氏瓶中,反复摇动(亦可用超声波震动),至没有气泡排出。再次将李氏瓶静置于恒温水槽中,恒温30分钟,记下第二次读数。第一次读数和第二次读数时,恒温水槽的温度差不大于0.2℃。
2. 气体排代法(最新方法,可选):
使用分子截面积很小的氦气作为介质,通过仪器测出水泥样品的实际体积。这种方法测定时间短,更接近于真密度,而且对样品无损害。
三、计算与记录
1.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水泥的体积等于它所排开的液体体积(或气体体积,如果使用气体排代法)。由此可以算出水泥单位体积的质量,即为密度。
2. 水泥密度ρ(g/cm³)的计算公式为:水泥密度ρ = 水泥质量(g)/ 排开的体积(cm³)。结果计算到小数第三位,且取整数到0.01g/cm³。
3. 试验结果取两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两次测定结果之差不得超过0.02g/cm³。
4. 将所有测量数据和计算结果记录在试验报告中,包括样品质量、体积、密度等。
请注意,试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试验室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气流等)也可能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应加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