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的自然养护主要是利用自然条件(如温度、湿度)对混凝土进行养护,以保持其水泥水化作用所需的适当温度和湿度条件,从而确保混凝土正常增长强度。具体做法如下:
1. 覆盖保湿: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覆盖保湿材料,如塑料薄膜、麻袋、草帘等,这些材料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表面水分的蒸发散失。
覆盖期间,要确保保湿材料与混凝土表面紧密贴合,防止出现缝隙导致水分流失。
2. 洒水养护:

洒水养护是自然养护中的一种常见方式,通过定期洒水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洒水的频率应根据环境温度、湿度和风力等因素进行调整。例如,在高温、干燥或大风天气条件下,洒水次数应相应增加,以确保混凝土表面始终保持湿润状态。
夏天高温时段可能每隔三小时洒水一次,春秋季节每天浇三次左右,而冬天在气温五摄氏度以上时每天浇一次水即可。
3. 养护时间:
自然养护的时间根据混凝土的类型和所处环境条件而定。普通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对于有抗渗要求、强度等级较高或处于恶劣环境条件下的混凝土,养护时间应适当延长至14天甚至更长。
4. 养护注意事项:
在养护期间,应严禁任何人在混凝土上行走、安装模板支架或进行冲击性操作,以避免对混凝土造成损伤。
养护用水的水质应与拌制用水相同,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水泥混凝土的自然养护需要覆盖保湿、定期洒水、保证足够的养护时间,并注意养护期间的各项要求,以确保混凝土的正常硬化和强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