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防水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防水混凝土、接缝止水和裂缝自修复。
1. 防水混凝土:
通过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来提高密实度,例如减小水灰比、降低孔隙率,从而减少渗水通道。适当提高水泥用量、砂率和灰砂比,以在粗骨料周围形成质量良好的、足够厚度的砂浆包裹层,阻隔沿粗骨料表面的渗水孔隙。

掺入化学外加剂,如减水剂、三乙醇胺早强剂或氯化铁防水剂,均可提高密实度,增加抗渗性。
使用膨胀水泥或掺用膨胀剂也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渗性。
防水混凝土依据抗渗等级分为P4至大于P12六个等级,其中只有抗渗等级在P6及以上的才能称作“抗渗混凝土”,即“防水混凝土”。
2. 接缝止水:
在施工缝及后浇带等接缝节点采取有效的防水密封措施,以防止水从这些接缝处渗入。
3. 裂缝自修复:
掺入或涂刷具有轻微裂缝自修复功能的功能材料,使得混凝土在出现微小裂缝时能够自我修复,从而保持防水性能。
水泥混凝土的防水是通过多种技术手段综合实现的,包括使用防水混凝土、接缝止水和裂缝自修复等措施。这些技术途径共同确保了水泥混凝土结构的防水性能和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