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防水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法实现: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接缝止水处理、裂缝自修复技术的运用、以及表面防水处理。
1. 防水混凝土的设计:
通过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来提高密实度,如减小水灰比、提高水泥用量、改善骨料颗粒级配等,从而降低孔隙率,减少渗水通道。
防水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有明确要求,如不得少于320kg/m³,掺有活性掺和料时也不得少于280kg/m³。

可以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减水剂、三乙醇胺早强剂或氯化铁防水剂等化学外加剂,以提高密实度和抗渗性。
2. 接缝止水处理:
施工缝及后浇带等接缝节点需要采取有效防水密封措施,如设置止水带等,以确保接缝处不渗水。
3. 裂缝自修复技术的运用:
通过掺入或涂刷功能材料,使混凝土具有轻微裂缝自修复的功能,从而进一步提高其防水性能。
4. 表面防水处理:
对于已经浇筑好的混凝土,可以采取表面涂层防水剂或渗透型防水剂等方法进行防水处理。
表面涂层防水剂如丙烯酸涂料、沥青涂料等,直接涂布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防水膜。
渗透型防水剂如硅酸盐类、有机硅类等,能够通过毛细作用深入混凝土毛细孔隙,与水泥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结晶体,堵塞毛细孔隙。
水泥混凝土的防水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接缝止水处理、裂缝自修复技术的运用以及表面防水处理等。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水泥混凝土的防水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