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中砌水泥,即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最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导管法:
适用于水深不超过15~25m的情况。
使用刚性或柔性管道进行混凝土的输送和浇筑。
导管应连接牢固、密封性好,直径根据浇筑方量确定,下口放置到距离浇筑部位一定距离处,如距底面300至500毫米。
在导管上方设置漏斗,将混凝土倒入漏斗,使混凝土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导管流入水下。
2. 袋砌法(或称袋装叠置法):

把混凝土半满地装入牢固的麻袋或布袋中,由潜水员在水下进行砌浇。
袋的孔隙度应能使水泥砂浆外渗但不可太大,混凝土袋应交叠置放,互相靠紧。
3. 柔性管法:
采用柔性软管输送混凝土,利用周围的水对软管的压力控制混凝土的下落速度。
4. 倾注法:
适用于岸边水深不超过1.5m的情况。
水偏浅时,能用乱倒法施工。
5. 开底容器法(或称活底吊箱法):
将混凝土装在能够开底的密闭吊箱内,通过水层直达浇筑地点,然后开底卸料。
6. 其他注意事项: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包括原材料的质量和配合比的准确性。
水下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相关规范,如JGJ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等。
浇筑过程中应连续进行,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并注意观察导管内混凝土下降和孔内水位上升情况。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具体的施工条件和水深等因素。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并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