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砌一道水泥墙面,需要遵循一系列步骤来确保墙体的稳固性和耐久性。以下是砌水泥墙面的关键步骤:
1. 前期准备
核对图纸与放样:首先确认砌墙的位置,与设计师确认门洞预留的高度等细节。使用墨线标示砌墙位置,并运用激光水平仪辅助确认线条是否垂直,以确保砌出来的墙不会歪斜。
砖体保湿:在砌墙前,将砖块用清水浇湿,以增加砖体与水泥砂浆的附着力,并防止干燥砖体迅速吸收砂浆的水分,影响砂浆强度。
2. 基础处理

地梁浇筑:在新砌墙体定位点的地面浇筑一道钢筋混凝土梁,高度一般不低于15厘米(也有建议为20-30厘米),以起到防止楼板不均匀沉降和隔水的作用。
植筋:在新、旧墙壁之间的适当位置植入钢筋固定,以增加墙体之间的结实性和抗震性。钢筋的植入应遵循一定的间距和深度要求,如竖向每400-600毫米一道,一堵墙不能少于4道钢筋,并用植筋胶固定。
3. 砌墙过程
砌砖:采用“工”字型砌法或交丁式堆叠(如“三顺一丁”、“一顺一丁”和“梅花丁”等形式),上下两层砖错缝搭砌,以增加墙体的稳定性。墙体拐角处应使用交错施工工艺,灰缝要均匀饱满。
顶部处理:在墙体砌筑快到顶部时,一般采用整砖斜砌45°角铺开,砖面均匀打上砂浆。这一步骤需要在墙主体砌好且稳定后进行,以增加墙体的抗拉力。
4. 后期加固与抹灰
构造柱与过门梁:对于需要增加承重和抗拉力的位置,如新建门洞两侧,可以制作构造柱。过门梁一般是现浇或预制,以增加门洞的承重性。
挂网抹灰:在砌墙完成后,为防止墙体开裂,抹灰阶段建议挂防锈焊网或铁丝网。需要将新旧墙体交接处的石灰层铲除,并将防锈焊网延伸出旧墙一定距离(如至少20厘米),以增强墙体的稳固性和防止墙体空鼓开裂。
5. 验收
最后进行验收,检查砖块与砖块是否排列整齐、砖缝是否位于同一位置、新旧墙壁交接处是否在适当位置做了壁栓等。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砌出一道稳固且耐久的水泥墙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