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水泥凝固时间通常涉及专业的测试方法和设备,以下是常用的方法:
1. 细观结构观察法:通过显微镜观察水泥混凝土中水泥颗粒的状态变化来判断水泥的凝结时间。通常涉及抽取部分水泥浆样本,并在一定时间间隔内观察其切片,研究水泥的凝结过程。这种方法需要根据水泥颗粒的形态、结构、密实程度以及孔隙的分布情况等来判断水泥的凝结时间,参考的标准包括《混凝土技术规程》(GB 50010-2010)等。
2. 手感判断法:
未初凝:将手指轻轻触碰水泥表面,如果感觉手指上有水泥混凝土粘液,说明混凝土还未初凝。

初凝:将手指轻压混凝土表面,若表面已经硬化,手指上没有水泥黏液,但手指还能在表面留下印痕(约10毫米左右),此时混凝土已经初凝。
终凝:用手指按压混凝土表面,当表面不能形成凹痕时,即为混凝土的终凝时间。
3. 维卡仪测定法:
在养护箱中养护至加水后30分钟时进行第一次测定,使用初凝针进行测试。试针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观察试针停止沉入或释放试针30秒时的读数。当试针沉滞至距底板一定距离(如4毫米±1毫米)时,判定为初凝状态。初凝时间需每隔5分钟测定一次,直至两次结论相同。
终凝时间的测定则需要换上终凝针,并在最后临近终凝时间时每隔15分钟测定一次。当试针沉入试体一定深度(如0.5毫米),且环形附件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时,判定为终凝状态。
4. 观察颜色与吸水情况(适用于水泥墙等):
观察水泥颜色,干透的水泥呈亮白色,而未干的水泥则呈阴灰色。
泼水测试,若水很快被墙体吸收,说明水泥墙已干;若水未被吸收或吸收缓慢,则说明水泥墙还未干透。
这些方法提供了从不同角度判断水泥凝固时间的途径,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实际需求和测试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