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车输送水泥(混凝土)的过程主要依赖于其泵送系统。泵车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压系统推动活塞做往复式运动,将混凝土沿着泵管连续输送出去。具体来说:
1. 泵送系统的组成:
泵送系统主要由料斗、分配阀、混凝土缸(也称为砼缸)、活塞以及液压驱动装置等构成。
料斗用于接收混凝土,并且其底部通常设有搅拌装置,以防止混凝土在泵送过程中产生离析。
2. 泵送过程:

当混凝土被倒入泵车的料斗中后,料斗底部的搅拌装置开始工作,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
液压驱动装置会推动活塞在混凝土缸内做往复运动。当活塞后退时,混凝土被吸入缸内;当活塞前推时,混凝土则被推出缸外。
分配阀(如S阀)在泵送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它通过摆动的方式与混凝土缸连接,控制混凝土的流向,确保混凝土能够顺利进入输送管道并被输送到指定位置。
3. 液压系统的支持:
液压系统为泵送系统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液压泵将发动机的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通过液压管路输送到液压缸和液压阀,从而驱动活塞进行往复运动。
液压阀则负责控制液压油的流向和压力,确保泵送系统能够精确、高效地工作。
4. 臂架系统的配合:
臂架系统是混凝土泵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多节臂架和连接机构组成。臂架可以通过液压系统的控制进行伸展和折叠,从而实现不同角度和高度的混凝土浇筑。
在泵送过程中,臂架将输送管道伸展到需要浇筑的位置,确保混凝土能够准确送达。
泵车通过其泵送系统、液压系统以及臂架系统的协同工作,实现了将水泥(混凝土)连续、高效地输送到指定位置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