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桩桩间距小于3.5d时,跳打桩间距指的是相邻两根管桩中心之间的距离应小于3.5倍的桩径。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跳打桩的定义与目的:
跳打桩,也称为“避让法”,是桩基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方法。

当桩间距较小或地质条件复杂时,采用跳打方式可以避免过度冲击和震动,保证管桩质量,防止不良后果发生,如相邻桩体上浮、桩身倾斜等问题。
2. 桩间距小于3.5d的情况:
在桩基施工中,如果桩间距小于3.5倍桩径(3.5d),就需要采用跳打方式。
这是因为桩间距过小,连续打桩可能会导致相邻桩体受到挤压而上浮或倾斜,通过跳打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问题。
3. 跳打桩的实施:
跳打桩通常是通过先打一部分桩,待其具有一定强度后再打相邻的桩来实现的。
在实施过程中,应控制每天打桩的根数,同一区域内不宜超过一定数量,以避免对相邻桩体产生过大的影响。
管桩桩间距小于3.5d时,跳打桩间距指的是相邻两根管桩中心之间的距离应小于3.5倍的桩径,这是桩基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方法,旨在保证管桩质量和施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