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屋面的浇筑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为了确保混凝土屋面的浇筑效果**,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以下将从施工准备、施工方法、质量控制及后续养护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施工准备
在施工前,需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这包括钢筋的隐蔽验收、主体结构防雷接地验收合格,确保插筋位置、规格、间距、标高、弯钩方向等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位置准确。还需进行测量准备、机械(机具)准备、劳动力准备以及技术准备等工作。浇筑前,必须确保整个屋面都被均匀洒水,以冲洗掉表面的灰尘和杂质,并有效湿润模板,防止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因水分散失而出现干裂或强度不足的情况。
2. 施工方法选择
根据屋面的坡度大小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至关重要。对于坡度较小的屋面,可以采用单面模板法,但需注意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在30~50mm,利用焊接板筋做抗滑移带和确定混凝土流向、分段施工等措施。对于坡度较大的屋面,尤其是达到75°时,必须采用双面夹板法,使用短钢筋作支架,并加设止水片,以控制屋面厚度和止水、防渗。双面夹板法可以保证混凝土板达到内实外光的要求,但需注意防止钢筋位移及因混凝土浇筑不到位而造成的蜂窝。
3. 混凝土浇筑与振捣

混凝土浇筑时应从屋面两头最低处同时开始,两面坡面同时浇注为佳,且应连续施工不留置施工缝。如特殊情况必须留置施工缝时,施工缝的位置应在结构受力较小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一直是一个施工难题,需根据板的厚度和钢筋的密集程度选择合适的振捣器。对于死角部位可以采用板外振与人工插钎相结合。振捣时,需避免漏插和过振,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平整度。
4. 质量控制
在浇筑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还需注意防止钢筋位移、漏筋等现象的发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抹面找平,并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养护,以防止混凝土因暴晒而碳化和缩水龟裂。
5. 施工缝与润泵砂浆处理
施工缝处混凝土结合不好或润泵砂浆遗撒会给结构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在浇筑前需认真处理施工缝表面,确保混凝土结合良好。润泵砂浆应一律采用专用的灰斗吊运下楼,不允许直接浇筑到楼板当中。
6. 特殊节点处理
对于复杂钢筋节点和特殊部位,如GBF空心管的使用,需采取特殊的处理措施。如使用抗浮钢丝防止GBF空心管浮起,通过钢筋优化组合减少梁交叉处钢筋数量等。
7. 后续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进行充分的养护工作。夏季气温高,水份蒸发量大,应强调使用草袋覆盖养护,以防止混凝土因暴晒而碳化和缩水龟裂。浇水湿润养护不得少于14天,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8. 安全措施
斜屋面混凝土施工受到高处作业、坡度大小、形状变化和槽沟等多方面影响,支模及浇筑混凝土均比较困难。在施工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安全措施的落实,如搭设合理的施工操作平台、确保模板支撑系统的稳定性等。
9. 经济性考虑
斜屋面的工程造价大幅高于平屋顶造价,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防水层次,提高防水效果,以降低工程造价。利用大流动性的高性能混凝土或免振自密实混凝土也是降低施工难度和成本的有效途径。
浇筑混凝土屋面时,需从施工准备、施工方法选择、混凝土浇筑与振捣、质量控制、施工缝与润泵砂浆处理、特殊节点处理、后续养护、安全措施以及经济性考虑等多个方面综合施策,以确保混凝土屋面的浇筑质量达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