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索桥作为大型桥梁结构,其混凝土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还直接影响到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本文将深入探讨悬索桥所用的混凝土材料,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原则
悬索桥由于承受巨大的荷载和复杂的受力环境,对混凝土材料有着极高的要求。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强度和稳定性,以抵抗主缆传递的巨大压力。考虑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特点,需选择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以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冻性和抗化学侵蚀性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2. 低水化热水泥的应用
在悬索桥锚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常采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以降低水化热,防止温度裂缝。普通硅酸盐水泥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也可通过添加缓凝型外加剂来减少水泥用量,延缓水化热峰值产生的时间。水泥进场时,需对其品种、强度等级、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复检其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水化热等性能指标。
3. 集料的选择与控制
集料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性能。悬索桥混凝土施工中,集料宜采用中砂,控制其细度模数和含泥量。粗集料的粒径宜为5~31.5mm,且宜采用连续级配,含泥量不大于1%。非碱活性的粗集料,如石灰岩或玄武岩,是常用的选择。

4. 矿物掺和料的使用
掺加粉煤灰等矿物掺和料是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的有效手段。粉煤灰等矿物掺和料不仅能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及可泵送性,还能改善水泥基体与集料的界面黏结,使硬化后的混凝土具有更高的抗渗性和抗腐蚀性。宜采用二级以上粉煤灰,并通过试验确定其掺量。
5. 外加剂的选用
缓凝型高效减水剂是对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有利的外加剂,它能有效延缓水化热的释放时间,降低水化热放热峰值,使混凝土水化热释放较为平缓。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应根据工程所用胶凝材料经试验确定,同时考虑其对硬化混凝土收缩等性能的影响。在耐久性要求较高或寒冷地区的大体积混凝土中,宜采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
6. 配合比设计
悬索桥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需严格遵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在混凝土制备前,应进行常规配合比试验,并测试水化热、泌水率、可泵性等技术参数。确定配合比时,需根据混凝土的绝热温升、温控施工方案等要求,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
7. 混凝土的制备与运输
混凝土拌和站应具备配料自动计量装置,确保计量准确。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应具有防风、防晒、防雨和防寒设施,运输过程中需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规定的坍落度。外加剂和掺和料应以适当的方式加入,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搅拌时间。
8. 模板工程
悬索桥锚体模板主要采用钢模、木模和胶合板,支架多采用钢支撑体系。根据模板支撑方式可分为爬升模板体系、翻转模板体系和落地支架支撑模板体系。模板的选择需结合施工条件、混凝土性能和经济效益等因素综合考虑。
9. 混凝土浇筑与养护
悬索桥混凝土浇筑需采取分块、分层施工,以有效抑制由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升值。浇筑过程中需加强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浇筑完成后,需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如布置冷却水管、覆盖保温材料等,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10. 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混凝土材料在悬索桥施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如抗污水侵蚀高耐久混凝土、LUHPC混凝土等,这些材料具有高强度、轻质、高耐久性等优点,能有效提升悬索桥的性能和经济效益。
悬索桥所用的混凝土材料需经过精心选择和严格控制,以满足其特殊的受力环境和施工要求。通过不断优化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和施工技术,可以确保悬索桥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为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