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式挡土墙作为一种重要的土木工程结构,其混凝土表面常出现气泡问题,这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对结构的耐久性产生不利影响。那么,为何倾斜式挡土墙混凝土中会产生气泡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原材料特性
水泥的特性对气泡的产生有直接影响。当水泥中的碱含量过高时,会促进气泡的产生。过于细小的水泥颗粒容易包裹空气,导致含气量增加。外加剂的使用也是关键因素之一。某些常用的外加剂中含有引气功能成分,这会导致气泡的形成。例如,聚羧酸减水剂就具有一定的引气效果,其掺量越大,对气泡数量和大小的影响越明显。
骨料级配与掺合料
骨料的级配不合理也是导致气泡产生的重要原因。若粗骨料的比例过大或骨料大小选择不当,混凝土内部会出现较大的空隙,从而产生气泡。适量的掺合料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改善其和易性,减少气泡的产生。如果掺合料的掺入量过多,会增加混凝土的粘稠度,反而不利于气泡的排出。
搅拌与运输过程

搅拌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气泡的生成。搅拌时间过短会导致搅拌不均匀,使气泡产生的密集程度不同;而搅拌时间过长则会使混凝土中引入更多的气泡。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由于运距过长或搅拌车对混凝土的搅拌,也可能引入过多的气泡。
模板与脱模剂的选择
模板表面的光滑程度对气泡的产生也有显著影响。采用表面光滑的模板时产生的气泡较少,而粗糙的模板则容易吸附气泡,使其难以排出。脱模剂的选择也至关重要。使用从机械厂回收的废机油作为脱模剂时,混凝土内部的气泡容易被吸附在模板上,进而成型在混凝土结构的表面。
振捣操作
振捣是排除混凝土中气泡的重要手段。振捣时间、力度以及振捣器的插入间距都会影响气泡的排出。超振、欠振和漏振都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气泡缺陷。超振会使混凝土内部微小气泡在机械作用下破灭重组,形成大气泡;而欠振和漏振则会使混凝土出现不密实,从而产生自然空洞或空气型的不规则大气泡。
水灰比与用水量
水灰比不合理也是导致气泡产生的原因之一。当水灰比偏大时,水泥浆的浆体无法足够填充到骨料间的空隙中,使得气泡形成的概率增大。用水量较大也会导致自由水过多,进而易产生气泡。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基础上,应尽量减少水的用量。
温度与环境变化
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温度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例如,水泥的水化热、电气焊接以及周围自然环境的变化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发生膨胀、收缩等,进而造成表面气泡的产生。这种由温度变化引起的气泡通常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合拢或扩张。
施工人员的操作习惯
施工人员的操作习惯也会影响气泡的产生。例如,擅自往混凝土里加水以增加工作性,会导致混凝土水灰比增大,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与耐久性,使孔隙率增大。对模板的保护不当也会导致模板表面光滑程度降低,进而增加气泡的产生。
倾斜式挡土墙混凝土中气泡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原材料特性、骨料级配与掺合料、搅拌与运输过程、模板与脱模剂的选择、振捣操作、水灰比与用水量、温度与环境变化以及施工人员的操作习惯等方面入手,我们可以找到减少气泡产生的有效方法。在实际施工中,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确保倾斜式挡土墙混凝土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