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晴时,混凝土浇水保养的关键在于合理安排浇水时间、选择适当的浇水方式、控制浇水的频率以及持续时间。以下是具体的浇水方法:
1. 浇水时间: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尽早开始浇水养护,以防止其内部水分过快蒸发,导致表面开裂和强度降低。通常建议在混凝土表面失去光泽、不再有水膜,且初凝完成后进行,大约在浇筑后2至4小时左右。
过早浇水可能会导致表面混凝土的强度下降,过晚则可能因水分大量蒸发而影响混凝土的水化过程。
2. 浇水方式:

可以选择洒水、喷水或覆盖湿布等方式进行浇水。洒水时,应使用喷壶、洒水器等工具将水均匀地洒在混凝土表面,并保持湿润状态。
喷水则使用喷水器或喷洒设备,采取均匀、不强劲的喷洒方式,避免因水压力过大造成混凝土表面冲刷。
3. 浇水频率与持续时间:
在天晴、气温较高的情况下,混凝土的水分容易蒸发,因此需要增加浇水的频率。高温季节(30摄氏度以上)每天浇水2-3次;中温季节(20-30摄氏度)每天浇水1-2次;低温季节(20摄氏度以下)每天浇水1次。
养护浇水的时间通常不少于7天,对于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润湿状态,确保混凝土内部水化反应的充分进行。
4. 特殊注意事项:
浇水时要确保水覆盖混凝土表面,但避免积水,以防水分堆积导致表面部分产生剥落或气孔。
在高温天气下,除了增加浇水频率外,还可以在混凝土表面覆盖湿草袋、塑料膜等保湿材料,以防止水分过快蒸发。
天晴时混凝土的浇水保养需要综合考虑浇水时间、方式、频率以及持续时间等多个因素,以确保混凝土能够充分水化并达到预期的强度和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