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混凝土的修复主要依赖于其中添加的微生物或特殊酶来实现自我修复功能。当混凝土出现裂缝时,这些微生物或酶会通过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或其他物质反应,产生能填补裂缝的矿物质,如碳酸钙晶体或石灰石,从而实现自我修复。
具体来说,修复过程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微生物或酶的激活:当混凝土出现裂缝,水或湿气进入裂缝时,会激活其中休眠的微生物(如芽孢杆菌)或特殊酶。
2. 代谢反应:激活后的微生物会开始生长并代谢,利用周围的营养物质(如乳酸钙)进行反应。这些反应会产生能填补裂缝的矿物质,如石灰石。
3. 裂缝填补:随着代谢反应的进行,产生的矿物质会逐渐填充裂缝,直至裂缝被完全封闭。这一过程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但相较于传统的修复方法,生物混凝土具有自我感知和主动修复的能力。
4. 恢复性能:裂缝被填补后,生物混凝土的性能会得到恢复,包括抗水渗透性、抗氯离子渗透性和护筋性等都会得到大幅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生物混凝土的修复能力是有限的,通常只能修复一定宽度和深度的裂缝。其修复效果也受到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和微生物或酶的种类及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