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流槽是一种在建筑施工中广泛应用的混凝土输送工具,特别是在大体积底板浇筑时,能够显著提升施工效率。下面,我们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混凝土流槽的相关知识。
1. 技术原理
混凝土流槽是从基坑边到底部架设的具有一定斜度的槽,混凝土在槽内依靠自重流淌,从而输送到底板浇筑工作面。这种输送方式相较于泵送混凝土,具有更高的施工速度,浇筑速率可大于300~500m³/h。
2. 优点
混凝土流槽浇筑混凝土属于非泵送范畴,可以大大调低混凝土坍落度,减少单位用水量,从而避免混凝土干缩现象。它还有利于夏季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散热,降低入模温度及水化热,并能有效避免常规施工中的泵管堵塞现象,保证大体量混凝土的连续浇筑。
3. 适用范围
混凝土流槽适用于基坑有一定深度、底板厚度达到1m以上且面积大的情况,单次混凝土浇筑方量约需1万m³。基坑顶部需要有场地设置卸料口,且混凝土罐车可以停放。
4. 设计要点

混凝土流槽的平面布置需满足混凝土罐车的快速卸料、浇筑面覆盖整个底板(局部边角可通过地泵收面)以及相邻下料点间混凝土不出现冷缝等条件。主溜槽数量的设置与底板面积、混凝土浇筑方量及基坑顶部场地均有关系。还需考虑溜槽方向及间距、分支溜槽及串筒的设置等。
5. 搭设方式
混凝土流槽一般采用钢管脚手架搭设,脚手架支设在角钢支架上。其立杆、横杆间距需根据计算确定,主要考虑溜槽自重、浇筑混凝土时溜槽内混凝土的重力以及人行通道上操作工人的施工荷载等因素。
6. 尺寸与材料
混凝土流槽的宽度通常选取650-800mm,槽体侧帮高度为200mm,采用白铁皮折制而成,下衬木脚手板。这样的尺寸和材料选择既满足了混凝土罐车下料宽度及操作要求,又保证了流槽的强度和稳定性。
7. 安全措施
在混凝土流槽的搭设过程中,需设置人行通道以供混凝土输送与管理人员检查。为保证安全,还需悬挂密目网与大眼网等防护措施。
8. 施工效率
相较于泵送混凝土,利用溜槽输送混凝土是一种快速浇筑法。在大体积底板浇筑时,能够显著提升施工效率,缩短工期。
9. 经济性
虽然混凝土流槽的搭设和拆除需要一定的成本,但在浇筑方量较大的情况下,其经济性优势显著。它能够减少因泵送混凝土堵塞等问题导致的停工和返工成本。
10. 应用实例
在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三期A阶段工程中,就采用了混凝土流槽施工工艺和斜面分层浇筑法对底板进行了一次性连续无缝浇筑。该工程主塔楼高330m,底板标准厚度4.5m,面积约4200m²,总浇筑方量约2.2万m³,总浇注时间不到两天。
11. 技术创新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混凝土流槽的设计和施工也在不断创新。例如,通过优化溜槽的形状和结构、采用更先进的搭设材料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其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混凝土流槽作为一种高效的混凝土输送工具,在大体积底板浇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独特的技术原理、显著的优点、广泛的适用范围以及精细的设计要点等,都使得它成为现代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