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泛碱,俗称泛白或起霜,是混凝土表面出现的一种常见病害。那么,如何判断混凝土是否泛碱呢?以下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观察表面特征
最直观的方法是观察混凝土表面。泛碱通常表现为混凝土表面出现白霜或白色绒毛状的物质。这些物质不溶于水,且难以通过常规清洁手段去除。
检查出现位置
泛碱现象在混凝土的不同位置出现的概率不同。背光面和背风面出现泛碱的可能性要比迎风面和朝阳面小得多,甚至可能不出现。这是因为朝阳面和迎风面有利于水分的蒸发,使得氢氧化钙更容易被带到这些表面。
分析季节与环境
泛碱现象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大多数情况下,泛碱在冬季出现较为频繁,因为冬季水分的蒸发速度变慢,使得混凝土中的盐分有足够的时间溶入孔隙水中并迁移到砂浆表面。低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也容易引起泛碱的发生,如冬春交替季节的南方沿海城市。
评估混凝土成分

混凝土泛碱与其成分密切相关。如果混凝土中水泥水化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氢氧化钙(Ca(OH)2)含量较高,或者混凝土原材料内部可溶性盐和碱含量过高,那么出现泛碱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观察施工细节
施工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也可能影响泛碱的发生。例如,水灰比过大的混凝土内部游离水增多,泛碱的可能性也会增大。外加剂掺入过多、砂率过小或级配不良的拌和混凝土也容易出现泛碱。
检查混凝土密度与吸水率
混凝土的密度和吸水率也是判断泛碱的重要因素。密度较低、吸水率较高的混凝土更容易出现泛碱现象。这是因为这些混凝土内部孔隙较多,为可溶性碱的迁移提供了通道。
观察表面粗糙度
混凝土表面的粗糙度也会影响泛碱的发生。表面粗糙的混凝土更容易吸水并保留水分,从而为可溶性碱的迁移和析出提供了条件。
分析养护情况
养护时间不足或养护条件不当也可能导致泛碱现象的发生。养护时间延长可以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在混凝土内部反应的几率和时间,从而减少氢氧化钙的析出。
考虑使用外加剂与活性材料
在混凝土中添加外加剂或活性材料如硬脂酸盐、丙烯酸盐等有机外加剂以及自然界的硅藻土、粒化矿渣等,可以使Ca(OH)2与其他物质组合成稳定成分或被集料吸附不再迁移至混凝土外表面进而达到预防泛碱的目的。
观察泛碱的不规律性
第二次泛碱与第一次有些许差别,第二次泛碱存在不规律性,不会整个结构面都有,只是不均匀地出现在局部表面。这与水泥种类、密度、吸水率、表面粗糙度等多种因素有关。
进行化学分析
通过对泛碱产生的白色松软物质进行化学分析,可以进一步确认其成分。大部分泛碱物质为不溶于水的碳酸钙(CaCO3),偶尔也会发现极少量的其他种类的泛碱。
综合判断与预防
在判断混凝土是否泛碱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多个方面。为了预防泛碱现象的发生,可以在施工前对原材料进行成分分析、控制可溶性物质的含量、减少用水量、采用化学抑制、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以及进行防水处理等措施。
通过以上多个方面的详细阐述,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如何判断混凝土是否泛碱,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减少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