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面混凝土的配制是一个综合考量多种因素的过程,旨在满足强度、抗渗、抗冻等耐久性和拌合物工作性能的条件。以下是桥面混凝土配制的主要步骤和要点:
需要确定配制目标,即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如运距远、一次浇筑方量大等)设计满足各项性能指标的混凝土配制方案。
配制依据主要包括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如《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通用硅酸盐水泥》、《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等。这些标准为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在具体的设计内容方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核心。这包括对原材料的检测,确保原材料合格后才能使用。依据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初步设计,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和优化。
关于原材料的选用,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水泥:适宜选用425号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且各项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水泥的用量应合理控制,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550kg/m3。
砂:优先选用坚硬不含杂质有棱的硅质砂粒,且应优先选用粗中砂。砂的含泥量应严格控制,以满足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
石子:石子宜选用花岗岩,其他岩石需取样做石材强度检定。石子的最大粒径应满足结构截面尺寸和钢筋间最小净距的要求。
混凝土的拌合物工作性能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如坍落度的控制,根据施工工艺和运输方式的不同,坍落度应有所调整。例如,采用自卸汽车运送时,坍落度宜为30-50mm;采用泵送时,坍落度宜为120-140mm。
还需要考虑混凝土的耐久性,如抗渗性、抗冻性等。这需要通过合理的水灰比、水泥用量以及添加适当的外加剂来实现。
桥面混凝土的配制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