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混凝土面层施工规范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依据。本文将从材料选择、设计强度、钢筋配置、厚度要求、施工方法、养护条件、外加剂使用、体积密度、表面平整度、强度检查、密实度、与围岩结合情况、排水与疏水措施、伸缩缝设置以及施工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对喷射混凝土面层的施工规范进行详细阐述。
1. 材料选择
喷射混凝土面层施工应选用符合标准的水泥、骨料、外加剂和水。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不低于P.O32.5。骨料中,石子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5mm,含泥量应严格控制。细骨料宜选用中粗砂,含泥量应小于3%。外加剂应对混凝土强度及与围岩的粘结力无不良影响,速凝剂掺量需严格控制。
2. 设计强度
喷射混凝土面层的设计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以确保其承载能力和耐久性。这一要求是基于对喷射混凝土在实际应用中的力学性能的综合考虑,确保其在各种工况下都能保持稳定。
3. 钢筋配置
喷射混凝土面层中应配置钢筋网和通长的加强钢筋。钢筋网宜采用HPB300级钢筋,钢筋直径宜取6mm~10mm,钢筋间距宜取150mm~250mm。加强钢筋的直径宜取14mm~20mm,以确保面层的整体性和抗裂性。钢筋网间的搭接长度应大于300mm,以满足结构安全性的要求。
4. 厚度要求
喷射混凝土面层的厚度是确保其防护效果的关键因素。一般要求厚度宜取80mm~100mm,特殊情况下如含水岩层中的喷射混凝土支护设计厚度不应小于80mm,永久性边坡喷射混凝土面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这些要求旨在确保喷射混凝土面层具有足够的防护能力和耐久性。
5. 施工方法
喷射混凝土面层施工应采用分段依次进行的方式,同一分段内应自下而上均匀喷射。一次喷射厚度宜为30mm~80mm,以确保喷射混凝土的质量。喷射作业时,喷头应与土钉墙面保持垂直,距离宜为0.6m~1.0m,以保证喷射效果。
6. 养护条件
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及时喷水养护,一般工程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重要工程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养护的目的是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状态,促进其强度的正常发展,减少干缩裂缝的产生。
7. 外加剂使用
喷射混凝土宜采用无碱或低碱速凝剂,速凝剂掺量不宜超过10%。外加剂的使用旨在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提高施工效率,但必须严格控制掺量,以避免对混凝土强度产生不利影响。
8. 体积密度
喷射混凝土的体积密度可取2200kg/m³~2300kg/m³,这一要求旨在确保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密实度和重量,以满足结构承载和防护的需求。
9. 表面平整度
喷射混凝土面层表面应平整,无明显凹凸。平整度允许偏差一般不超过100mm,以确保面层的整体美观性和使用功能。
10. 强度检查
喷射混凝土的强度检查主要通过抗压强度试验进行。试件需在标准条件下养护28天后进行试压,以确保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强度检查是评估喷射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11. 密实度
喷射混凝土密实度需达到95%以上,以确保其具有良好的抗渗性和耐久性。密实度的检测可以通过钻芯取样等方法进行。
12. 与围岩结合情况
喷射混凝土与围岩应紧密结合,无明显裂缝及脱落现象。这一要求旨在确保喷射混凝土面层与围岩形成一个整体,共同承担外部荷载和变形。
13. 排水与疏水措施
当土钉墙后存在滞水时,应在含水层部位的墙面设置泄水孔或采取其他疏水措施。这些措施旨在排除墙体后的积水,减少水对喷射混凝土面层的侵蚀作用。
14. 伸缩缝设置
15. 施工质量控制
喷射混凝土面层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包括开裂原因及防止措施、控制回弹等方面。通过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等措施,确保喷射混凝土面层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喷射混凝土面层施工规范涵盖了材料选择、设计强度、钢筋配置、厚度要求、施工方法、养护条件、外加剂使用、体积密度、表面平整度、强度检查、密实度、与围岩结合情况、排水与疏水措施、伸缩缝设置以及施工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这些规范旨在确保喷射混凝土面层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满足工程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