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的混凝土主要需要通过确定漏点、抢险排水、打补丁以及防止二次进水等步骤进行处理。以下是详细的处理方法:
1. 确定漏点:
当混凝土出现进水问题后,首要任务是确定漏点的位置。这可以通过观察混凝土的表面找到明显的洞口或破损口,也可以通过听声音的方式定位漏点。

2. 抢险排水:
确定漏点位置后,需进行抢险排水,将混凝土中的积水排出。可以使用吸水器等工具将积水抽出,或者进行自然排放。在此过程中,务必注意安全,防止混凝土坍塌等事故的发生。
3. 打补丁:
排水完成后,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打补丁处理。可以采用水泥、石膏等材料填补漏洞,填补材料应与原材料相似,以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4. 防止二次进水:
打补丁处理后,应对混凝土进行检查,并在必要的地方加强维修,以防止二次进水。还可以考虑在混凝土中掺加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剂,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从而增强混凝土的防水能力。
如果是新浇灌的混凝土泡水,可以采取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水的方法,或者发现表面失水严重时用喷雾的方法补水。混凝土的养护要在24小时后进行,即混凝土终凝后进行。对于混凝土路面积水的情况,除了排水和修补外,还可以考虑在路面上切缝埋设排水管,将积水引到附近雨水井中。
处理溺水的混凝土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确定漏点、抢险排水、打补丁以及防止二次进水等,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