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胀膜,是指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模板支设、钢筋绑扎、混凝土发泡剂、浇筑高度过高导致浇筑压力大等原因,造成模板变形、张开的现象。胀膜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构件尺寸增大、外形不规整,影响结构受力性能。下面从多个方面对混凝土胀膜进行详细阐述。
胀膜的定义与现象
胀膜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一种常见弊病,表现为模板在受到混凝土侧压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张开。这种变形可能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凹凸和鼓胀,影响构件的几何尺寸和外观质量。
胀膜的原因分析
胀膜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模板支架支撑不牢固或刚度不够、模板支撑不够或穿墙螺栓未锁紧、混凝土浇筑未按操作规程分层进行、振捣方法不正确等。混凝土的塌落度偏大、浇筑速度过快也是导致胀模的重要因素。
胀膜的影响
胀膜对混凝土构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会影响构件的几何尺寸和外观质量,严重时甚至导致构件报废。胀膜还可能影响构件的受力性能,降低结构的安全性。胀膜还会增加施工难度和成本,降低施工效率。
胀膜的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胀膜的发生,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加强模板支架的支撑和刚度,确保模板支撑牢固;按照操作规程分层浇筑混凝土,控制浇筑速度和振捣方法;定期检查模板和支撑的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胀模隐患。
胀膜的处理办法
对于已经发生的胀膜现象,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如果胀模不影响结构质量,可以进行局部剔凿和修补处理;如果胀模影响结构受力性能,则需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处理方案后再进行处理。
胀膜与跑模的区别
胀膜与跑模虽然都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弊病,但二者在表现和原因上有所不同。胀膜主要表现为模板变形、张开,而跑模则是指混凝土模板在制中支撑点不够,导致模板开裂造成混凝土大量外泄。胀膜的原因多与模板支撑和浇筑方法有关,而跑模则多与模板制作和安装质量有关。
混凝土胀膜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一种常见弊病,对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在施工中应加强对胀膜的预防和处理工作,确保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和安全性。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胀膜的发生机理和预防措施,为混凝土施工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