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保证混凝土强度的稳定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选择适宜的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水泥、砂、石及水的适宜配合比例。正确选择混凝土配合比是保证混凝土强度的第一步,合理的配合比能够有效控制水化反应,从而保证混凝土的生产质量和稳定性。

2. 严格控制生产过程: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各个环节,包括原材料的质量、搅拌时间、加水量、搅拌顺序等。这些环节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需按照施工现场的要求进行标记和记录,以便随时核实其强度和质量。例如,水泥作为生产混凝土最重要的原材料,其质量状况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应优先选用日产5000T及以上的新型干法窑生产的水泥,并固定使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种的水泥,以保持水泥胶砂强度的相对稳定性。
3. 充分测验混凝土强度:测验是保证混凝土强度的重要手段。在混凝土浇注前、浇注过程中和浇注后都要进行强度测验,以确保其达到标准要求。
4. 降低水灰比: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可降低硬化混凝土的孔隙率,明显增加水泥与骨料间的粘结力,从而提高强度。但降低水灰比可能会使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下降,因此需配合相应的技术措施,如采用机械强力振捣、掺加提高工作性的外加剂等。
5. 加强养护:养护条件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有显著作用。适当的养护,如保持混凝土湿润、防止阳光直射以及控制温度变化等,都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稳定性。
6. 改进施工工艺: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如机械搅拌、强力振捣以及高频振捣法等,可以使混凝土拌合物更加均匀、密实地浇筑,从而获得更高的强度。
通过选择适宜的配合比、严格控制生产过程、充分测验强度、降低水灰比、加强养护以及改进施工工艺等措施,可以有效保证混凝土强度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