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其性能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在实际应用中,混凝土常常会出现糟蹋现象,即性能下降或失去预期的功能。这一现象的产生,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外加剂摻量不足
混凝土外加剂,如缓凝剂和保塑剂,对于保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至关重要。当外加剂的掺量不足时,其缓凝和保塑效果会大打折扣,导致混凝土塌损。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外加剂的掺量,确保混凝土性能的稳定。
2. 高温天气影响
在炎热的天气条件下,某些外加剂可能会在高温下失效,同时高温会加速水分的蒸发,导致气泡外溢,从而使新拌混凝土的塌落度损失过快。高温还可能使混凝土中的水泥水化速率加快,进一步加剧塌损。
3. 材料质量问题
混凝土中的其他材料,如粉煤灰、矿粉、粗细骨料等,其质量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塌损性能。例如,粉煤灰的细度、烧矢量,矿粉的密度、烧失量,以及粗细骨料的含泥量等,都可能对混凝土的塌损造成影响。
4. 水泥温度与适应性
水泥的温度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塌损。过高或过低的水泥温度可能导致混凝土性能的不稳定。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水泥与外加剂不适应,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快。
5. 砂子级配与絮凝剂

砂子的级配不良或是含有絮凝剂,也可能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混凝土的塌损。在选择砂子时,需要严格控制其级配和成分。
6. 运输和泵送距离
长距离的运输和泵送可能导致混凝土在过程中的结构破坏或性能损失。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运输和泵送路线,减少混凝土在途中的损失。
7. 模板支撑体系问题
模板支撑体系的不稳定也可能导致混凝土糟蹋。如果模板支撑体系方案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或者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方案严格执行,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出现偏心或受力不均现象,进而导致混凝土糟蹋。
8. 钢筋锈蚀
钢筋锈蚀是混凝土结构过早糟蹋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混凝土中的钢筋被锈蚀时,其体积会明显增大膨胀,这种膨胀会导致混凝土破裂解体。
9. 化学侵蚀
混凝土还可能受到化学侵蚀的影响。例如,硫酸盐侵蚀、碳化等都会导致混凝土性能下降。这些化学侵蚀作用往往与水有关,水是作为一个载体帮助侵蚀物质对混凝土实施破坏。
10. 物理因素破坏
物理因素如干湿交替、水的渗透、冻融交替和盐的结晶等也会对混凝土造成破坏。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混凝土内部结构松散、粉化或产生裂缝。
11. 磨损
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还可能受到磨损的影响。例如,路面、厂房地坪等部位的混凝土会受到机械磨损、冲刷及气蚀的作用而导致性能下降。
12. 搅拌工艺问题
混凝土搅拌工艺的不当也可能导致混凝土糟蹋。例如,搅拌时间不足、搅拌不均匀等都可能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13. 养护不到位
混凝土在浇筑后需要进行充分的养护,以确保其性能的稳定。如果养护不到位,如过早拆模、养护时间不足等,都可能导致混凝土糟蹋。
14. 配合比不当
混凝土配合比的不当也是导致混凝土糟蹋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配合比不合理,如水泥用量过多、水灰比过大等,都可能导致混凝土性能下降。
15. 施工管理问题
施工管理问题也可能导致混凝土糟蹋。例如,施工现场的组织协调不力、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等都可能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混凝土糟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材料、工艺、环境、管理等多个环节。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混凝土糟蹋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