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墙面空鼓现象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它不仅影响墙面的美观,还可能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构成威胁。这一现象的产生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下面将详细阐述混凝土墙面空鼓的原因。
原材料管控不足
混凝土墙面空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原材料管控不足。例如,砂浆中机制砂内石粉过多,粘性太大,操作不便,抹灰完成后容易造成墙面开裂、空鼓。现场工人为了操作方便,私自添加砂浆王、砂浆精甚至洗衣粉等外加剂,这些行为都可能导致砂浆强度不足,进而引发空鼓。
基层处理不到位
基层处理不到位也是导致混凝土墙面空鼓的常见原因。基层表面未清理干净,存在油污、灰尘等污染物,或者基层未充分湿润,都会导致砂浆与基层的粘合度降低。混凝土表面浮浆太多而未进行界面冲刷,也是基层处理不当的表现之一。
混凝土吸水性能强
混凝土吸水性能较强,但渗透性较差,这导致墙体抹灰时脱水速度较慢,抹灰层的强度难以达到预定标准。这种性能差异使得抹灰层与混凝土基层之间的粘结力减弱,从而引发空鼓。
混凝土表面过于光滑

混凝土墙体表面过于光滑也是导致空鼓的原因之一。光滑的墙面使得抹灰砂浆与混凝土表面的粘接力过差,无法形成有效的粘结层,进而引发空鼓。
混凝土表面存在脱模剂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为了方便拆模,模板表面会涂刷脱模剂。脱模剂的存在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隔离层,严重影响表面抹灰层的粘结力,从而导致空鼓。
抹灰砂浆配比不合适
抹灰砂浆的配比不合适也是导致空鼓的原因之一。例如,水泥用量过大致使水化热大,或者砂浆超过初凝时间仍上墙使用,都会影响砂浆的性能和粘结力。
抹灰厚度不均
抹灰层过厚或不均匀也是导致空鼓的重要因素。砂浆的自重超过初始粘结强度时,容易引发空鼓。如果同一位置两次抹灰间隔的时间较短,砂浆长时间混合导致水分降低,也会增加空鼓的风险。
养护不到位
混凝土和抹灰层在养护过程中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水分蒸发过快或过慢,都会形成空鼓。养护过程中未及时保湿也会导致空鼓现象的发生。
不同材料交接处处理不当
混凝土墙面和砖墙等不同材料的交接处,由于收缩系数不同,容易出现裂缝并随时间增长而增大。如果这些交接处未进行特殊处理,如挂钢丝网等,就会导致空鼓现象的发生。
气候差异与温度变化
热胀冷缩现象会导致墙面材料之间的应力变化,进而产生空鼓。特别是在气候差异较大的地区,这种影响更为明显。
外力冲击
撞击、震动等外力作用也可能导致墙面空鼓。这些外力会破坏墙面材料的结构稳定性,使其产生裂缝和空鼓。
混凝土墙面空鼓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避免空鼓现象的发生,应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材料质量、优化配合比设计、加强基层处理、均匀抹灰并注重养护。还需考虑外界因素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