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楼面裂缝的治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表面处理法:
表面涂抹:适用于细而浅的裂缝,常用的涂抹材料有混合砂浆、纯水泥浆、防潮快凝砂浆、环氧胶泥等。涂抹前需清理缝隙,干燥后进行涂抹。
表面贴补:适用于大面积漏水或不易确定具体漏水位置的裂缝,常用土工膜或其他防水片进行贴补。
2. 填充法:

适用于修补较宽的裂缝,作业简单且费用低。对于宽度小于0.3mm、深度较浅的裂缝,或裂缝中有充填物、用灌浆法难以达到效果的裂缝,可以采取开V型槽,然后进行填充处理。
3. 灌浆法:
水泥灌浆:利用水泥浆的凝固作用,填充更深层次的缝隙或细小的缝隙,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整体性。适用于细微裂缝到大裂缝的修补。
化学灌浆:适用于0.2mm以内的静止和不再发展的细小裂缝。常用的化学灌浆材料有水溶性聚氨酯、高粘度环氧树脂等。
4. 自愈合法:
针对宽度≤0.1mm无压力及水流的裂缝,利用硬化水泥浆体中的氢氧化钙与周围空气或水份中的二氧化碳结合生成碳酸钙,使裂缝得到密封。但过宽或还在发展的裂缝,特别是裂缝中有水的流动时,很难自愈合。
5. 结构补强法:
因超荷载产生的裂缝或裂缝长时间不处理导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时,需要采用结构补强法进行修补,以增强混凝土的结构强度。
在治理混凝土楼面裂缝时,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无色渗透防水剂、预应力法、部分凿除重新浇筑混凝土等方法。为了预防裂缝的产生,还可以采取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适当降低水灰比、控制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及时对混凝土覆盖保温保湿等措施。
混凝土楼面裂缝的治理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根据裂缝的宽度、深度、产生原因以及具体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