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在初次固化时会自由膨胀,这种膨胀现象主要源于其内部多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了解混凝土的膨胀源对于预防混凝土裂缝和损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混凝土的膨胀源。
1. 水化反应
混凝土中的水泥在水的作用下发生水化反应,生成水化产物并放出热量。这种热量会使混凝土产生膨胀。随着混凝土龄期的增长,水化反应越充分,膨胀量就越大。
2. 温度变化
混凝土在受热时会膨胀,受冷时会收缩。这是因为混凝土中的水分在受热时膨胀,冷却时收缩,同时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也会因为温度变化而发生体积变化。特别是在寒冷季节,混凝土中的水分结冰膨胀,导致混凝土的冻融循环膨胀。
3. 碱-骨料反应
当混凝土中的粗集料含有较多的硅酸盐、碳酸盐或铝酸盐等,而水泥中的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在水的作用下溶解并与这些集料中的物质发生反应,会产生膨胀。这种反应会导致混凝土中的微观裂缝。
4. 硬化水分膨胀
混凝土固化后,其内部的水分会因为干燥和水泥反应而产生体积变化,这种变化也会引起混凝土的膨胀,称为硬化水分膨胀。硬化水分膨胀的程度取决于水泥中的水含量和反应。

5. 膨胀剂的使用
混凝土膨胀剂是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关键材料。膨胀剂与水泥、水拌和后经水化反应生成钙矾石、氢氧化钙等,使混凝土产生体积膨胀。膨胀剂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和避免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6. 氧化钙的水化膨胀
氧化钙(CaO)水化形成氢氧化钙(Ca(OH)₂),固相体积增加94.1%,这是CaO产生膨胀的基本原理。随着水化反应的进行,氢氧化钙的生长会引起混凝土的膨胀。
7. 固体废弃物中的膨胀组分
利用固体废弃物中的膨胀组分,如高钙粉煤灰和工业废石膏,也可以开发新的混凝土膨胀剂。高钙粉煤灰中的游离氧化钙水化会引起膨胀,而工业废石膏中的含不同结晶水的硫酸钙晶体在水化过程中参与钙矾石的形成,同样会引起膨胀。
8. 钙矾石的形成
钙矾石是绝大多数混凝土膨胀剂的膨胀源。在其形成过程中,结合和吸附了大量水分子,导致固相体积增大,同时在水化硬化过程中的结晶压力和吸水肿胀变形也会引起混凝土的膨胀。
9. 养护条件的影响
养护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效果。水分充足的环境中,膨胀剂可以有效补偿混凝土的收缩;而在干燥环境下,膨胀剂的效用只体现在早期,对降低中后期混凝土的收缩没有作用。
10. 混凝土强度等级
混凝土强度等级对膨胀也有影响。当使用水泥相同、胶材总用量相对于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膨胀率随膨胀剂内掺量的提高而增加。而对于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使用不同种类和强度等级的水泥,膨胀率也会有所不同。
11. 化学外加剂的影响
许多化学外加剂,如减水剂、泵送剂、早强剂、防冻剂等,虽然能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但也可能使混凝土收缩增大。这些外加剂与膨胀剂复合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其对膨胀效果的影响。
12. 配合比设计
在配制防渗混凝土时,需要合理设计配合比,确定基准混凝土的水泥和粉煤灰单方用量,再计算膨胀剂的掺量。膨胀剂的掺量应根据不同结构部位的抗裂要求进行调整,以达到**的补偿收缩效果。
13. 膨胀剂的选择与应用
不同类型的膨胀剂具有不同的膨胀性能和应用效果。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膨胀剂类型和掺量,以充分发挥其补偿收缩效能。
混凝土的膨胀源多种多样,包括水化反应、温度变化、碱-骨料反应、硬化水分膨胀、膨胀剂的使用、氧化钙的水化膨胀、固体废弃物中的膨胀组分、钙矾石的形成、养护条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化学外加剂的影响以及配合比设计等多个方面。了解这些膨胀源对于控制混凝土的膨胀、预防裂缝和损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