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地面渗水是一个常见且复杂的问题,它不仅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还可能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不便。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混凝土地面渗水的原因。
1. 混凝土材料配比不当
混凝土材料配比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如果水灰比过大,会增加混凝土中的水分,导致地面起鼓、开裂,甚至出现渗水现象。水泥类型和细骨料的选择也对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水泥用量增加、砂率适当降低、石子用量增加以及水灰比减小,都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2. 施工不当
施工过程中存在多个可能导致混凝土地面渗水的因素。例如,振捣不充分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疏松、蜂窝现象,新旧混凝土之间结合不牢靠会产生裂缝。未按要求设置伸缩缝或伸缩缝处理不当,以及防水层施工破坏,都是常见的渗水原因。
3. 管道安装问题
管道穿越楼板时如果不设置套管,容易造成地面渗水。热力管道、常温管道以及电缆导管穿墙(地)处,如果处理不当,也容易与混凝土脱离,产生裂缝而造成渗漏。
4. 混凝土结构缺陷
混凝土表面出现的塑性裂缝、干缩裂缝、温度裂缝、不均匀沉陷裂缝等,都会导致混凝土的整体性以及防水、抗渗性能变差,从而造成渗漏。混凝土碳化会加速钢筋锈蚀,进一步促使混凝土强度下降,产生裂缝导致渗漏。
5. 基层处理不干净

在混凝土施工前,如果基层处理不干净,会导致新旧混凝土之间结合不牢靠,从而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往往是渗水的主要通道。
6. 防水层失效
防水层是防止混凝土地面渗水的重要屏障。如果防水层施工不当或老化破损,将失去其防水功能,导致地面渗水。
7. 变形缝处理不当
变形缝如伸缩缝和沉降缝处理不当,容易造成这些部位的渗漏。这些部位的渗漏处理难度往往比其他部位更大。
8. 预埋件处渗漏
预埋件的安装使混凝土的浇注较为困难,振捣不易密实。预埋件表面锈蚀、与混凝土粘结不严密,以及在外力作用下松动,都可能导致渗漏。
9. 养护不足
混凝土养护是提高其抗渗性能的重要环节。如果养护温度不足或养护时间不够,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将大打折扣,容易出现渗水现象。
10. 设计缺陷
设计缺陷也是导致混凝土地面渗水的重要原因。例如,未充分考虑地下水的运动规律,防水层高度设计不合理,以及防水方案与应用条件及结构特点不相适应等。
11. 地基处理不当
地基处理不好会导致不均匀沉降,从而造成结构断裂和渗水通道的形成。防水混凝土浇灌时不按配制原则施工,随意加水、漏震等也会导致渗水。
12. 施工缝处理不当
施工缝是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接缝。如果施工缝处理不当,如凿毛不彻底、未清理干净、未铺设水泥砂浆等,都会导致新旧混凝土之间结合不牢靠,产生裂缝和渗水。
13. 防水层施工不规范
防水层施工时,如果基层处理不净、各层衔接不好、粘接不牢等,都会导致防水层失效,从而造成地面渗水。
14. 变形缝止水带问题
变形缝处的止水带如果定位不准确、浇灌混凝土时任意碰撞导致扭曲偏斜、搭接不良等,都会导致止水带失效,从而造成渗水。
15. 误解混凝土性能
对混凝土性能的误解也是导致渗水的原因之一。例如,误认为高标号混凝土就是防水混凝土,或者认为水泥加量越多越防水等,这些误解都会导致混凝土抗渗性能不足,从而出现渗水现象。
混凝土地面渗水的原因多种多样,涉及材料、施工、设计等多个方面。为了有效防止混凝土地面渗水,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抗渗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