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侧面起皮是一个常见且棘手的问题。它不仅影响混凝土的美观性,还可能削弱其耐久性和结构性能。那么,混凝土侧面为什么会起皮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水灰比过大
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当水灰比过大时,混凝土会变得过于稀疏,水泥和骨料之间的黏结力减弱。这样的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容易产生收缩裂缝和起皮现象。过高的水灰比还会导致混凝土表层积水增多,形成浮浆层,浮浆层中水分含量高、强度低、耐磨性差,从而引发起皮问题。
水泥质量问题
水泥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关键因素。若使用结块、受潮、过期的水泥,或强度等级低的水泥,都会显著降低混凝土的强度。这些质量不佳的水泥在搅拌过程中难以均匀分散,可能导致混凝土局部结块,影响耐磨性、硬度和强度,进而引发起皮现象。
骨料含泥量过大
骨料中的含泥量过大会影响混凝土的粘结强度。细沙因其干缩性大、需水量高以及保水性差等特点,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难以与水泥有效黏结,从而显著降低混凝土表面的强度。含泥量过高还会延长混凝土的凝固时间和水泥的水化时间,进一步削弱混凝土表面的强度。

施工操作不当
施工过程中的不当操作也是导致混凝土侧面起皮的重要原因。例如,在初凝前未进行压光处理,混凝土表面会产生浮浆层,浮浆层与混凝土本体分离,导致起皮。局部混凝土振捣过度也可能破坏其结构完整性,引发起皮现象。
养护不足
适宜的湿度和温度环境对于预防混凝土内部水分过早受冻或蒸发至关重要。在混凝土终凝后的12小时内,应采取洒水、路面覆盖等措施进行养护。养护不足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水分过快蒸发,产生干裂收缩现象,进而引发起皮。
路基积水
路基积水也是导致混凝土侧面起皮的原因之一。当基础中积水过多时,振捣过程中容易产生泌水,增加表层混凝土的水灰比,从而导致起皮。
外界环境影响
外界环境如高温、干燥、酸雨等也会对混凝土产生不利影响。高温气候下施工易导致混凝土表面过早干燥,而酸雨侵蚀则会破坏混凝土表面的保护层,进而引发起皮现象。
配合比不当
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严格控制。若未按照试验配比准确称量原材料,或在运输过程中随意加水调整坍落度,都会破坏混凝土的配比平衡,导致起皮现象的发生。
材料存储不当
材料的存储环境也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若水泥、沙子、石子等材料存储不当,如受潮、结块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搅拌均匀性和强度,进而引发起皮问题。
过早开放使用
在混凝土路面强度未达标之前过早开放使用,也是导致起皮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重型车辆经过时,会对混凝土表层造成压伤,从而引发起皮。
混凝土侧面起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水灰比过大、水泥质量问题、骨料含泥量过大、施工操作不当、养护不足、路基积水、外界环境影响、配合比不当、材料存储不当以及过早开放使用等。要有效预防混凝土侧面起皮现象的发生,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和材料质量,加强养护管理,确保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和美观性。